2024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領會好、實踐好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圍繞“鄉愁故里 幸福岵山”發展目標,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現將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及工作成效
(一)堅持政治引領,筑牢法治根基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鎮成立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法治建設領導小組,將法治政府建設擺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將法治建設納入鎮村績效考核,全面做好岵山鎮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全年召開專題會議4次,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認真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
二是深化理論武裝。全年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12次,開展“法治大講堂”活動組織鎮村干部參加法治宣傳講座4次,專題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法規,累計參學黨員干部達300人次。
(二)規范行政執法,創新執法實踐
一是落實“三項制度”。嚴格執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做到執法公正、規范、文明。同時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組織執法人員參加執法培訓,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雙人”執法。全年邀請律師、縣業務部門骨干開展不同領域法律法規和行政執法業務培訓8場次,辦理行政處罰案件76件。
二是創新執法方式。堅持行政執法與優化營商環境相結合,讓執法有溫度。如在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中,檢查單位場所39家,排查整改隱患83處,查處堵塞、占用逃生通道案件72件,對輕微違法案件免予罰款處罰并指導現場整改。
(三)夯實法治根基,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完成全市重點打造鄉鎮綜治中心“一站式”提升建設,以“一中心雙聯動三機制”賦能實戰運行,該做法在全縣“兩中心一平臺”工作調度會上做典型發言。推行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和心理咨詢專家“雙進駐綜治中心服務機制”,有效提高化解基層矛盾問題的法治化、專業化水平。大力培育縣、鎮、村三級“鄉村調解能手”,在鄉村營造了濃厚的“化解矛盾靠法”鄉村法治建設氛圍。今年新培育縣級“鄉村調解能手”5名,1名縣級“鄉村調解能手”獲評縣優秀農村實用人才。今年來全鎮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37件。
二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政務服務“減證便民”“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強鎮便民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完善服務設施,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全年辦結“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各類訴求2831件,完成率100%。辦理12345便民服務平臺訴求86件,及時溝通率100%、完成率100%。
(四)深化普法宣傳,營造法治氛圍
一是打造特色普法品牌。結合岵山“小姑”精神,發動女性鎮村干部、律師、女性企業家等群體成立巾幗“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務隊。今年來,結合鎮情實際探索出“一人一堂課”“一人一幫扶”“一季一培訓”的普法機制,總結出的《永春岵山司法所創新“桃源蒲公英”普法機制 為鄉村振興助力》案例獲評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創新案例。
二是靶向普法精準覆蓋。深入開展“八五”普法活動,結合民法典宣傳月、安全生產宣傳月、憲法宣傳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4·15”國家安全日、“6·26”國家禁毒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主題宣講活動,開展普法宣傳進機關、進校園、進農村、進企業等23場次,營造濃厚的法治建設社會氛圍。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一是法治隊伍建設仍需加強。部分行政執法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力水平,還不能很好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二是執法難點亟待破解。部分農村歷史遺留問題與現行法規沖突,缺乏統一處置標準,易引發基層矛盾。
三是普法實效性有待提升。個別村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解決糾紛能力不足,仍習慣“人情調解”,存在程序不規范風險。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能力素質。配齊配強行政執法人員,加大對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和業務能力。同時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檢查,不斷提升行政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
(二)完善制度保障,破解執法難題。積極聯合上級相關部門梳理農村歷史遺留“問題清單”,組建鎮村干部、律師、調解員專班,研究制定分類處置方案,建立歷史遺留問題處置機制。
(三)激活基層細胞,培育法治生態。加大鄉村“法律明白人”和“鄉村調解能手”培育力度,不斷增強基層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思維解決糾紛能力。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