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QZ10103-0501-2024-00003
- 發布機構:永春縣財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1-04
——2024年1月4日在縣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永春縣財政局局長 周智鴻
各位代表: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4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財政部門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踐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部署,圍繞“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和“全面提振精氣神 奮勇爭先展新貌”行動部署要求,深化踐行“財力提量工程”,著力做好增收創效、財源培育、攻堅克難、落實保障等方面工作,財政運行狀況健康有序,預算執行情況良好。
(一)2023年預算收支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我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預計完成223365萬元,同比增收20381萬元,增長10.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151273萬元,同比增收12822萬元,增長9.26%,兩項收入均實現年初人大通過的預算收入增長6%的目標。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365700萬元(包含單位上年結轉及上級專項性補助),完成預算數的100%,同比增支2561萬元,增長0.71%。
2.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政府性基金本年收入預計63900萬元,完成調整預算數的100%,同比增收172萬元,增長0.27%。上年結余2372萬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收入96900萬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計共163172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預計106144萬元(包含單位上年結轉及上級專項性補助),同比增支23066萬元,增長27.76%,政府性基金調出57028萬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計1070萬元,調出資金1070萬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計62717萬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預計53160萬元,結轉下年使用9557萬元。
5.“三保”支出保障情況
2023年我縣“三保”支出資金需求205033萬元,其中:保基本民生81466萬元、保工資118034萬元、保運轉5533萬元。2023年,全縣預計“三保”支出215563萬元,其中:保基本民生81693萬元、保工資128195萬元、保運轉5675萬元,“三保”保障責任落實到位。
6.2023年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省財政廳核定我縣2023年債務限額740326萬元,其中:2023年新增債務限額112822萬元。截至2023年11月,我縣政府債務余額675124.73萬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450435.73萬元、專項債務余額224689萬元。按資金來源分:地方政府債券673704萬元,國債外債轉貸1420.73萬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2023年財政決算待編制完成后,再上報縣人大常委會審批。
(二)落實縣人大決議情況和2023年預算執行效果
1.牢抓第一要務,出好支持發展“組合拳”。一是加大培源力度。圍繞縣人大批復的全年收入目標,鉚足干勁抓財力增收入,制定36項重點財稅項目征管表和6項非稅收入計劃表,印發《永春縣“財力提量奮戰年”實施方案》,出臺《2023年鄉鎮財稅考核方案》《向上爭取專項資金工作方案》等多份文件,全年財政收入實現穩中有進,連續7個月財政總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向上爭取專項資金157300萬元(不包括上級財力性補助68447萬元)。在全省市縣財力狀況分檔中,實現由第二擋提升至第一檔的突破,縣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相關民生轉移支付比例由80%提升至90%,每年增加財力6000萬以上。大力調動縣鄉生財、聚財、理財積極性,全年各鄉鎮預計完成工商稅收39500萬元,增長32%;預計實現非稅收入66375萬元,增長5.15%。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擴充區域經濟總量,高效引辦股權投資企業23家,納稅11436萬元。建立資產盤活長效機制,整合利用閑置國有資產,兩大集團資產盤活效用初步顯現,全年給集團帶來收入833.85萬元。二是扶持企業上市。持續壯大省市后備企業隊伍,建立永春縣擬上市培育儲備梯隊(3梯隊17家),推薦4家企業入選市級后備、3家企業成為省級后備,助推博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正式進入上市輔導階段。協助兌付市縣補助獎勵,及時跟進上級政策,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企業改制掛牌上市工作意見》,為企業提供上市資金支持,累計兌付市、縣兩級獎勵金共計940.58萬元。三是做好金融服務。深入推進“百行進萬企促融資”活動,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成效,協助125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34200萬元。引導各銀行機構對接第一、二、三批提質增產爭效專項貸款政策,為企業節省利息支出485萬元。提前完成市政府下達年末增存增貸目標,存貸款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增信作用,桃源融資擔保公司新增擔保業務586筆69500萬元,在保余額為989筆111500萬元,放大倍數指標位居全市第一。實施基金招商引投提質工程,完成福建省永春轉型升級產業投資母基金的設立與注資,有效推進與省旅發集團、中復資本等進行對接,產業基金“1+N”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四是補齊發展短板。緊緊抓住爭取專項債券政策的黃金期、推進關鍵期,全力推動儲備項目落地生根,申報2023年專項債券項目24個、資金需求217539萬元,通過率95.8%,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發行專項債項目12個,額度96900萬元,重點支持城東科創產業園及配套設施建設、泉州市高級技工學校永春校區、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全域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蓬壺衛生院門診綜合樓等項目。五是優化營商環境。狠抓責任落實,把創優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匯總編印最新惠企獎補政策選編近1萬冊,兌現各項惠企政策金額10357.45萬元,其中本級7248.3萬元。大力推廣泉州市惠企政策線上直達兌現平臺,全縣上架惠企政策225條,兌現政策獎補1967.37萬元,惠及239家企業,普惠政策線上直達兌現率96.84%,真正實現政策紅利直達快享,不斷提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2.注重節用裕民,下好保障重點“關鍵棋”。一是提高財政支出的“民生含量”。優化支出結構,嚴控一般性支出,預計全年壓減非剛性、非重點等一般性支出6975萬元。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統籌財力扎實強保障,全力惠民生,2023年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實施54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投資154000萬元。二是強化教育事業的經費保障。全年全縣預計投入教育經費119620萬元,增長10.25%,將教育投入的“巨量”轉化為教育發展的“質量”。圍繞“東拓、西進”城市發展,投入34000萬元用于仰賢實驗小學、化龍實驗小學、永春一中魁星校區(二期)等7個學校項目建設,著力解決城區“大校額”“大班額”等學校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優化教育布局。大力支持“5G+”專遞課堂和鄉村“溫馨校園”建設,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助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三是提升社會保障的服務水平。兜牢社會保障底線,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6753萬元,全縣城鄉低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實現“應保盡保”;安排縣級城鄉養老保險資金3238萬元,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提升衛生健康保障水平,完成衛生健康支出27314萬元,促進城鄉群眾享受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推動全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四是促進鄉村振興的提質增效。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申報創建全國首批“五好兩宜”和美鄉村并獲批建設,是全省唯一試點縣,涉及桃城、五里街兩個鄉鎮10個村,總投資52200萬元,其中財政部補助資金20000萬元。潛心提煉“千萬工程”經驗,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富農,批復一事一議建設項目119個、金額1981.25萬元,下達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地力保護、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4026萬元,兌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176.61萬元,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積極推動創建海峽兩岸(永春)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五是加大生態文明的資金投入。發揮財政政策效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速增效,致力發展綠色產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永春。爭取到財政部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和修護工程項目上級補助13117萬元,項目已進入掃尾階段,極大改善礦區生態環境問題。爭取到省財政廳“21世紀海絲名城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4800萬元和“晉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1650萬元。下達中央、省、市林業專項資金6108.71萬元,確保林業生態保護措施落地生根。下達中央、省、市水利工程資金13817.85萬元,統籌推進水利工程建設。下達省、市水土保持資金610萬元,加強水土流失、生態修復治理。
3.力促改革創新,把好財政管理“方向舵”。一是強化財政績效管理。成立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工作專班,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協同聯動機制,著力做好規范預算編制、優化支出結構、壓縮暫付款規模、嚴控債務風險、加強預決算公開等方面工作。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實現突破進位,連續兩年績效排名進入全國前500名以內,獲得省級財政獎勵1000萬元,預決算公開獲得全省第10名。二是加大財政監督管理。全面加強財政投資評審,出臺政府性投融資項目工程變更管理規定,上線財政投資評審管理系統,累計審核348個項目,送審金額208928.96萬元,節約率5.3%,極大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格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累計完成政府采購64次,采購預算10948.8萬元,實際節約資金450.8萬元。加強直達資金管理,健全中央直達資金臺賬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直達資金使用要求,將資金點對點支付到最終收款人,做到資金直達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直接惠企利民,截至11月累計支出33802萬元,支付進度90.4%。三是持續深化國資改革。健全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制度,出臺規范性文件強化國資監管,督促國企規范化、制度化運作。盤活閑置資產,壯大國企規模,縣城建集團的總資產增長13.5%,縣農文旅發展集團的總資產增長13.39%。組建集團融資專班工作小組,多舉措、多渠道推進融資工作,城建集團獲得2A信用評級,進一步增強集團融資能力。大舉破除國有資產確權辦證歷史遺留問題,聯合其他單位制定《縣直行政事業單位房產權證不齊問題專項集中整治方案》,完成行政事業單位45處房產確權辦證,涉及宗地面積19萬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成效顯著。
4.聚力防范化解,筑好財政風險“防火墻”。一是嚴控債務風險。嚴格按照省定限額舉借政府債務,從嚴控制債務規模,2023年我縣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嚴格控制在省財政廳下達的債務限額內。二是嚴控金融風險。保持嚴厲打擊金融違規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做好監測摸排、輿情宣傳、陳案化解“三同步”,全年未新增非法集資、互聯網金融、交易場所、套路貸風險,地方金融發展形勢穩健。扎實做好陳案積案清理工作,化解非法集資陳案積案2件,化解率達66.6%。三是嚴控國企風險。對國有企業經營、內控風險加強監管,關注國企運行、項目營收、融資結構等情況,出臺集團內控制度、資金管理等7份文件,以“嚴”的基調壓實作風建設。加快培育集團主業,持續推動集團市場化轉型發展,提升營收規模和盈利水平,不斷增強集團自我革新和“造血”能力。四是嚴肅財經紀律。加強財政專項資金檢查,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全年對10個專項資金進行監督檢查,穿透式落實財會監督,及時糾偏糾正存在問題。對全縣30個行政事業單位分兩輪開展“1+X”專項督查,對全縣3家行政事業單位組織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實施2023年第一批重點績效評價、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監督評價,財政投資評審助審機構監督檢查、代理記賬機構執業質量檢查。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是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大的情況下,全縣上下一心、承壓奮進,全力兜牢兜實“三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化解債務風險,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債務風險底線所取得的,是縣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部門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來之不易、難能可貴的結果。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財政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財政收入增長空間收窄。土地出讓、工業規模、非稅收入等重要影響因素增幅存在進一步壓縮可能性較大;二是財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財政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新增可用財力有限,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是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壓力加大。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壓力逐年增大,控風險任務較重。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分析把脈,找準癥結,綜合施策,逐一研究解決。
二、2024年預算草案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攻堅之年。新的一年,全縣財政工作和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要求,堅持以收定支、保障重點、注重績效,積極穩妥安排2024年財政收支計劃。
根據2024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及財政收支平衡的原則,2024年財政預算的總體安排是:
(一)一般公共預算
1.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
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36730萬元,比上年預計數223365萬元,增加13365萬元,增長6%。財稅部門的執收目標:稅務局189730萬元,財政局47000萬元。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0330萬元,比上年預計數151273萬元,增加9057萬元,增長6%。
(1)稅收收入。稅收收入111330萬元,比上年預計數84898萬元,增加26432萬元,增長31.1%。
(2)非稅收入。非稅收入49000萬元,比上年預計數66375萬元,減少17375萬元,下降26.2%。
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0330萬元,加:上級補助收入68077萬元(返還性補助10690萬元,一般財力性轉移支付補助57387萬元),調入穩定調節基金5073萬元,調入資金132850萬元,收入合計366330萬元。減:上解上級支出8800萬元,縣本級可支配財力為357530萬元,相應安排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1920萬元,安排債務還本5610萬元。
支出安排的原則:一是按照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要求,確保“三保”支出資金需求。二是按照有關支出增長和政策性支出配套的要求,確保“三農”、教育、社保、衛生、科技等支出增長。三是按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規定,嚴控“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改善民生,確保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
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51920萬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7825萬元。
(2)國防支出557萬元。
(3)公共安全支出15272萬元。
(4)教育支出115678萬元。
(5)科學技術支出2966萬元。
(6)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4022萬元。
(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9660萬元。
(8)衛生健康支出28347萬元。
(9)節能環保支出4095萬元。
(10)城鄉社區支出6532萬元。
(11)農林水支出24545萬元。
(12)交通運輸支出2720萬元。
(13)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312萬元。
(14)商業服務業等支出372萬元。
(15)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4286萬元。
(16)住房保障支出2230萬元。
(17)糧油物資儲備支出986萬元。
(18)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4154萬元。
(19)債務付息與發行費用支出17273萬元。
(20)其他支出34088萬元(預留經費)。
根據上級要求,2024年起相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調整到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科目列支,住房公積金支出調整到住房保障支出科目列支,故以上科目24年預算數增長幅度較大。
4.預留經費
2024年預算,預留年度績效考核獎23000萬元。預留晉檔增資、退休安家和死亡撫恤等6088萬元。預留預備費5000萬元。
5.上級提前下達專項編入預算情況
2024年預算,已收到上級提前下達專項性轉移補助20958萬元,并按上級要求的科目及用途列支20958萬元,加上本級可支配財力安排的支出357530萬元,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合計378488萬元。
6.“三保”支出保障情況
2024年上級對“三保”標準和范圍進行了調整,根據最新標準和范圍測算的我縣“三保”支出資金需求190261萬元,其中:保基本民生66300萬元、保工資118229萬元、保運轉5732萬元。2024年實際預算安排202871萬元,其中:保基本民生66300萬元、保工資130404萬元、保運轉6167萬元。2024年本級可支配財力357530萬元,加上可用于“三保”支出的上級專項性轉移補助16082萬元,實際可用于“三保”支出的財力為373612萬元,2024年我縣“三保”支出可以得到保障。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
2024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88231萬元,比上年度年初預算數229229萬元減少40998萬元,下降17.9%,其中:
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85951萬元。
2.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700萬元。
3.污水處理費收入1000萬元。
4.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180萬元。
5.體育彩票公益金收入400萬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按列收列支原則,相應安排本級基金支出188231萬元,其中:
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支出185951萬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遷補償及土地開發12019萬元;農業生產發展支出17493萬元;土地出讓業務支出4302萬元;債務還本付息支出11003萬元;保障性住房、儲備糧(油)庫建設、農村公路建設、裸房整治補助資金等項目9484萬元;調出到一般公共預算131650萬元。
2.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支出700萬元。
3.污水處理費支出1000萬元。
4.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180萬元。
5.體育彩票公益金支出400萬元。
政府性基金專項上級提前下達150萬元,相應列支150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2024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200萬元,比上年預計數1070萬元,增加130萬元,增長12.1%。調出資金1200萬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2024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64964萬元,比上年預計數62717萬元,增加2247萬元,增長3.6%。
2024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57792萬元,比上年預計數53160萬元,增加4632萬元,增長8.7%。結轉下年使用7172萬元。
(五)圍繞2024年財政預算安排,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抓好“開源”,多元化籌資金。一是著力培財源。著力優存量、擴增量,多點多面發力培財源,重點支持我縣美嶺、九牧、桃城建工等存量龍頭納稅大戶,開展“春雨潤苗”惠企服務,重點支持新引辦企業和儀電智能科技、柒趣智能科技等新生企業,不斷夯實稅源基礎。推動轉型升級產業投資基金發行和子基金籌建工作,利用好基金返投幫扶博純、邁特富公司上市。充分發揮兩大集團國有資本存量優勢,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資本運作能力不斷增強,構建“融、投、建、管、運”全產業鏈模式,提高縣屬國企對財稅貢獻力度。二是著力招大招優。重點支持探花山智造產業園、老醋科技融合產業園、農產品集中加工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實行資金、政策傾斜,不斷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吸引更多的項目落地永春、更多的大企業、大集團來永春投資興業,使園區成為經濟和稅收的重要增長極,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提供后續保證。三是著力爭資金。進一步做好項目儲備和資金爭取工作,深挖爭取中央預算內項目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申報的發力點,及時掌握項目資金申報時機,加大資金爭取力度,為項目資金申報后續工作打好基礎。積極做好2024年33個債券需求入庫和發行工作,全面保障教育、衛生、交通和重點項目建設等各領域建設資金需求。四是著力融資金。靈活用足用好產業引導基金、應急基金、縣級政策性融資擔保等財政、金融政策工具,加力提效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益。盡力爭取國家新增政策性銀行融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支持,充分發揮普惠金融擴面提質作用,有效促進政府、房產市場、企業經營平穩健康發展。
2.抓好“節流”,多舉措優結構。一是兜牢“三保”底線。將“三保”作為預算安排的重點,足額編列,不留缺口,確保“三保”支出精準、足額、優先納入預算管理。全面落實好保障責任,牢固樹立政府“過緊日子”思想,堅持量入為出、合理分解、嚴格審批等原則,從嚴從緊、科學合理編制財政預算。扎實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及非剛性非必需支出,提升資金使用效益,為“三保”保障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二是加快盤活存量資產。統籌抓好非稅收入入庫,加快盤活處置國有資產,加大縣本級國有土地統一收儲和出讓力度,進一步增加本級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增加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國有土地出讓收入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彌補項目建設可用財力不足。三是加強預算執行監管。加強預算編制環節審核,嚴格執行預算編制審核工作機制,推進預算監督關口前移,從預算編制環節入手,對預算編制開展同步監督。加強預算執行環節監控,充分利用財政部門現有的信息平臺,對預算收入征繳入庫、資金撥付使用進度、預算追加等進行實時動態監控,對預算執行環節出現的各種風險及時預警、及時糾正,防止擠占、挪用財政資金。
3.抓好“增效”,多層面深改革。一是加強財政績效管理。牢固樹立績效意識,強化對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的綜合評價,推動縣級政府加快健全現代預算制度,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在改革中創新,全力推進績效管理工作,力爭永春縣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工作再創佳績。二是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充分發揮財政評審職能,優化投資評審程序,加快評審速度,促進財政評審工作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強化采購服務意識,加強對采購資金、采購代理機構的監督檢查,進一步健全政府采購制度建設,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政府采購效率,有效推進厲行節約。三是持續深化國企改革。進一步鞏固三年行動改革成效,全面掃尾“僵尸企業”處置、國企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謀劃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著力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進重點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4.抓好“風控”,多渠道防風險。一是從嚴管理政府債務。健全地方政府全口徑債務常態化監測機制,統一口徑、統一監管,實現對全口徑債務全覆蓋,完善制度建設,堵塞監管漏洞,及時發現和處置潛在風險。指導和督促各有關單位綜合采取措施,穩妥化解債務存量。強化監督問責,從嚴整治舉債亂象,有效遏制債務增量。二是加強地方金融監管。堅持刀刃向內、刮骨療毒,及時清除金融系統頑瘴痼疾,持續推進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強化風險動態監測,及時、全面掌握地方國有金融機構風險狀況,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提升風險研判和預警能力。加強融資擔保行業監管,完善監管體制機制,防止融資性擔保風險轉化為財政風險。三是防范國有企業風險。健全權責分明、相互制衡、覆蓋企業經營全過程和各環節的內部控制體系,不斷優化工作流程,以機制防范漏洞,以規范制約權力,提升國有企業治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各位代表!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縣人大的監督、指導,虛心聽取縣政協的意見和建議,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全力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全面落實年初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推動我縣經濟社會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